|
|
|
解文武先生简介 |
|
他是一个“手机被盗专业户”,他开的手机店曾先后三次被洗劫。他恨极了盗贼。
6年前,他成功地发明了“手机防盗报失”方案,之后获得了国家发明证书。不料,为了维权,他不得不停止经商并卖掉房子,在维权的路上四处奔走……
他是一个外表文弱的书生,现在却成了一个“好斗”的人。也许他本人并不太有名气,但是提起他告过的企业却是路人皆知:其中包括夏新、海尔等,如今他继续“挥师”北京,向另外两家著名的手机厂商讨说法。
他将讨来的钱做了慈善捐赠,除了为实现他埋藏已久的心愿,还以此证明:他的维权行为并不只是为了钱,他对于个人专利权有着更深的体验和想法。
然而人们想问:他在做什么?他将面对怎样的未来?应该怎样看待个人和大企业间的维权官司?
“几年前我还是个商人,现在却成了流浪汉。”在北京某小区那个狭小的新“家”里,35岁的解文武慨叹“人生无常”。
解文武一家三口现挤在与他人合租的一套两居室中的一间卧室里,每个月1000元的租金让他的生活比较拮据。无论是在宿州,还是在北京,解文武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人物。2000年底,解文武首次提出了“手机自动报失”方案,在国内引起轰动,他也被誉为“手机防盗第一人”。
遭遇
三次被盗手机店主开始钻研“防盗”
解文武出生于1971年,鼻梁上架着一副超大号的棕黄色方框眼镜,端坐时,双手习惯性地搭在两膝上,说话声音不大,内敛,但在语气上却有着很强烈的倾诉欲。
1997年,在安徽宿州手机销售市场刚刚起步,解文武斟酌再三,决定在宿州开一家手机店。通过贷款、借债等各种方式,解文武凑到了几十万元人民币。“成功在此一搏。”他说。下海前,解老板壮志酬筹。
手机店两次被盗痛心疾首
1999年1月1日,解文武的第二家手机店开业了,位于宿州市邮电局旁边,面积约40平方米。
开业一周内,生意相当红火,好的开局让解文武欣喜若狂,觉得这几年的困顿生活总算可以结束了。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1月10日晚上,这家新开张不到半个月的小店就遭到盗贼洗劫,价值4万多元的手机及配件不翼而飞。
解文武连连叹息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差。尽管案子在2000年2月告破,但是无法弥补当时的损失。
同年12月,解文武的店再次被盗。那天晚上,解文武的内弟吃过晚饭,去店铺值班时,发现伸缩门的锁被卡住了。他把锁撬开后发现,店铺内凌乱不堪,手机全部被洗劫。
频繁被盗引发“防盗兴趣”
这次损失大约有17万元,解文武的妻子一夜没睡,她不停地拨打丈夫的手机。然而解文武关机了,此时的他正在合肥,正准备考察合肥市场的防盗器材,他想,一方面可以考虑“给自家装上一套”;另一方面“想做做这方面的生意”。
第二天早上,解文武一开机,“店铺被劫”的消息就接到了,他想:“我解文武是老天爷最讨厌的倒霉鬼吗?”
再三考虑,解文武最终还是花了1万多元钱,“买”回了六七个品种的防盗器材。“从那时起,我对防盗技术越来越感兴趣了。”
第三次被盗坚定研究决心
防盗器材的生意最终没能做成,因为他买回的产品质量很差。不过让解文武欣慰的是,他家的手机店生意越来越好,当年9月他成功入驻中国联通营业厅,在那里设有柜台。
在此期间,解文武在自家的小店铺内装了5道防范设施,每天关门时,货都被转移到仓库里。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联通营业厅开张不到三个月,就遭遇盗窃,三家加盟店损失共十几万元。解文武自嘲说,在那次盗窃事件中,他很幸运,只损失了2万多元。
励志
“被盗专业户”鼓捣出手机防盗专利
连续三次被盗,再加上营业时被抢、被骗走的,丢失手机近200部的“成绩”,这让解文武元气大伤,从第一次被盗开始,解文武就在“想一种发明”。之后他浏览了大量的与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的书籍。第二次被盗后,解文武买了防盗器材回家,虽然没派上用场,倒被解文武“拆了个遍”。
手机防盗方案初步形成
就在第二次被盗后,一套不成熟的手机防盗方案开始在解文武脑子里呈现。
解文武了解到,在欧洲,出现过用网络设备搜索手机电子串号的技术,但这项技术现在看来已经落后了,但是这项技术给了他启发。
“每个手机都有一个电子串号。”解文武掏出自己的一台破旧的Moto手机,拆掉手机电池,指着内部标签上印着条型码的一排数字说:“这就是电子串号,每一部手机只有一个电子串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
解文武咨询了中国移动、联通两大电信服务商,发现没有这项服务,他又试验了几乎所有的手机品牌和型号,得知手机报失防盗功能当时是个空白。
不知不觉中解文武向“民间发明家”的角色迈进了。在第三次店铺被盗窃后,解文武加快了对“手机防盗报失”方案的完善。
防盗发明申请国家专利
如何让手机大盗在使用手机时暴露行踪呢?2000年以后,解文武终于完成了一项发明,叫做“手机智能报失解决方案”。
这个方案的原理就是在手机原有软件平台上增加一种“隐形自动轮流拨号”应用软件,使手机易主后具有自动报失的功能。“增加这个功能成本很低,只需几元钱,但是可以防盗。”
解文武介绍,当用户购买具有这种功能的手机后,只需输入自家人的手机号码,并更改功能密码。
“我的手机上输的是我弟弟的电话号码,手机一丢,他就最先知道,‘新主人'也必定会暴露行踪。原理是这样的:易主后的手机不可能被输入正确密码手机会在每次开机后自动地拨通原机主已设定的电话号码,并给这个手机号码发出短消息:XXX号码正在使用被盗或遗失的手机。这样,按照手机发出的线索,就能帮助失主找回丢失的手机。” 2000年底,解文武成功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申请了方法发明专利。
推广
发明专利成为维权诉讼“发动机”
从2001年起,解文武开始推广自己的发明。“为了这个专利的诞生,我欣喜了很长一段时间。”
夏新率先购买防盗专利
2001年9月底,国内著名手机生产商夏新以10万元的价格与解文武签订了专利申请技术普通实施许可协议。“当时很兴奋,因为毕竟拿到了第一笔钱。”解文武在第一笔5万元到帐的当天就慷慨地拿出1万元捐献给“春蕾计划”希望工程。
双方合作后的几个月里,夏新就生产出来3款“报失”手机,由于这是惟一一家生产具有该功能的手机厂家,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热捧。
这期间,解文武踌躇满志,认为自己的“发迹史”从此开始了,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每一个国产手机生产厂家,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宣传和推广自己的发明专利。然而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国家现在倡导科技创新,为什么国内的厂家对于原创性专利技术不重视呢?我想不通”。
夏新称“技术独有”成被告
此间,让解文武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我的发明专利竟然成了我的诉讼‘发动机'”。
2002年3月在夏新的网站及宣传广告中,赫然写着“手机防盗技术是我们的独有专利技术”。“这样的宣传让我的推广活动遭到重创。因为很多手机厂家会误认为该专利技术是该手机厂家的。”
解文武和夏新为此进行了多次接触、谈判,最终得不到解决。解文武怒了,他将夏新推上了被告席。
“这是我同手机厂商打的第一场官司,在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我的手机销售生意一度陷入瘫痪状态。”解文武后来回忆说,“民间专利人没有财力和精力,面对大企业,就像蚂蚁面对大象,有心无力。”
2002年12月23日,宿州市墉桥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夏新败诉,判令赔偿解文武15万元人民币。但夏新不服一审,上诉到中院。在二审开庭前,双方达成和解,该手机公司向解文武赔偿了8万元,双方从此终止了合作。
因专利与海尔手机打官司
2003年12月3日,解文武终于修成了正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解文武也意识到:“打官司只能把自己耗干,还是要继续推广自己的专利。”
新年过后,解文武发现有两家手机生产商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他的专利技术。其中一家厂商在解文武找上门后态度很好,并签订了普通许可协议。另一家直到现在仍没有结果。
最让解文武耿耿于怀的是跟海尔漫长的“拉锯战”。2004年5月,解文武在手机市场上发现海尔信鸽3100系列手机具有“智能防盗”功能。
为了求证,解文武专门买了一部这款手机。经过实际操作,解文武认为,该功能不仅是对自己发明专利的仿制,而且在功能实现上存在难以防盗报失的技术缺陷。
从2004年6月开始,解文武正式跟海尔沟通、谈判,他越来越害怕打官司,因为跟夏新的官司他整整花了几万元诉讼费和代理费,想起来都不值。
解文武说:“海尔以及海尔总裁张瑞敏以前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但现在我却要和他们打官司了。”
当时,手机防盗专利人告世界知名企业海尔侵权的官司在业界引起了轰动,2004年,北京多家媒体报道了“解文武告海尔”的前前后后。
法院判决海尔不构成侵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北京一中院曾当庭组织各方当事人对海尔信鸽3100系列中的彩智星Z3100智能防盗功能进行勘验。解文武说,当时勘验结果同我的诉状一致,海尔手机的“智能防盗”功能与我的发明专利在主要技术特征上是相同的,仅存在非法用户不能正常使用状态下显形拨号报失的区别。
一审的时候,解文武没能聘请律师。官司的结果让解文武始料未及。
一中院以禁止反悔原则作出驳回解文武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
拿到判决,解文武的心情很不平静,他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诉。2005年最后的十几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驳回了解文武的诉讼请求。官司的结局再一次打击了解文武,他渐渐变得心灰意冷。
茫然
发明人对维权官司已经很疲惫
或许是状告海尔的官司起到了连锁反应,解文武说,之后他陆续发现几家手机厂商擅自使用了他的专利,同样没支付专利使用费。
2005年,解文武同北京一家手机厂商谈了大半年的技术合作,双方签订了普通使用许可协议,约定春节前支付15万专利许可使用费。前几天,解文武把刚要到的3万元钱全部捐赠给了北京“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
昨天,解文武又到位于北京的另一家手机企业谈判,讨要属于自己的专利费,可是,他还没有成功。
负多胜少的官司,让解文武心如汤煮。来北京前他转让了自己在安徽宿州的手机店铺,并将一家三口居住的150平方米的房子卖掉了。
回忆这5年来为了专利四处奔波的艰辛历程,解文武说自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国内,个人无法实施的专利是很难受到保护的,要是我具备实施专利的条件,生产自己的专利产品,我就不用像现在一样四处奔波,向别的企业推广专利了。现在我已经身心疲惫,打官司只剩下一个动机,那就是为自己辛辛苦苦几年的付出讨个公道”。 “明天干什么?还没来得及细考虑。”透过一副厚厚的镜片,这个外表斯文的男人一脸茫然,“先过一天看一天,我想等维权暂停后在北京找一份工作……但不会在这里定居。”
华夏时报记者 童光来 实习生 刘悦/文 董海东/摄影
解文武在北京的小灵通010-89889880,渴望指教,欢迎沟通交流。
|
|
|